10月20~22日,2023年第十三届上海市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如期举行,本次大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,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承办,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工程实践教学专业委员会协办。大赛以“交叉融合工程创新求卓越,守德崇劳制造强国勇担当”为主题,强化工程创新能力,坚持理论实践结合、学科专业交叉、校企协同创新、理工人文融通,设置了新能源车、“智能+”、虚拟仿真等3个赛道共8个分赛项。
来自全市20所高校的156支队伍参加比赛,我校共14支队伍晋级市赛,列上海市第三,覆盖了线下现场举办的全部3个赛道6个分赛项。参赛队员和指导教师们克服重重困难踊跃参赛,全部组队完成比赛;通过激烈角逐,根据闭幕式初步公布的结果,我校共获得9项一等奖,5项二等奖,为历年来参加工创市赛获奖最多的一次,并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、上海大学等五校共同荣获优秀组织奖。
我校在第十三届上海市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获得9项一等奖
序号 | 赛道赛项 | 参赛队名单 | 指导教师 |
1 | 新能源车赛道 太阳能电动车 | 魏宇杰、肖万昭、李悉嘉 | 金一鸣 |
2 | 新能源车赛道 温差能电动车 | 黄诗音、林炳成、沈新雨、刘规豪 | 冯巧波、宋丽斐 |
3 | “智能+”赛道 智能物流搬运 | 王文凯、高启航、李柯陈、王志卿 | 吴炳晖 |
4 | 王森伟、曹子悦、彭茜、郭子清 | 江超、薛亮 | |
5 | “智能+”赛道 生活垃圾智能分类 | 齐骥、陈婉晏、王志鹏、郑蜀杭 | 于晓青、刘大明 |
6 | 虚仿赛道 工程场景数字化 | 方超、左明晓、万昌和、颜冬 | 金一鸣 |
7 | 虚仿赛道 企业运营仿真 | 张皓杰、孙婷玉、闵承淞、唐宇凯 | 容庆 |
8 | 胡邵程、丁思宇、刘训强、王乙舟 | 容庆、李春丽 | |
9 | 沈思利、杨致津、李思仪、汤东 | 容庆 |
本次工创市赛全面恢复到线下比赛,在新能源车赛道、“智能+”赛道4个赛项的比赛现场,全面安排了初赛、创新实践、决赛等三个比赛环节,特别是创新实践中新器件(套件)制作替换,更加多方位多尺度考核评价参赛队的技术能力、工程知识、诚信意识、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和能力;我校在每个赛项中各有1支赛队通过初赛,闯入了创新实践环节,在8小时的社区实践中,艰苦拼搏,充分展现了我校选手的能力、水平和风采。
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赛项设置,树立了以赛促教、以赛促学、以赛促改、以赛促建,服务国家创新驱动与制造强国战略,培养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工程师为办赛目标。贯穿从基础工程素养到综合创新能力的多层次场景,重点考察学生利用跨学科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,解决面向实际问题的设计、制造与创新能力,强调工程思维、工程创新、工程伦理与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,是一场硬科技真本领的现场竞技比赛。
在教务处指导支持下,工训中心充分将工程训练和创新精神培育覆盖和贯穿人才培养过程,推动工程实训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融合,深入挖掘工训中心现有场地设备设置资源,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共享创客空间,加大与二级学院相互协作配合,聚焦工创大赛,服务大学生双创教育需求,大力支持学生参与各项工程实训、创新实践和学科竞赛。
教务处、工训中心供稿